10. Agent 应该具备感知、规划、记忆和执行等能力,甚至可以模仿人的行为。于是钉钉上新了一个“拟人操作”功能。“拟人操作”是个什么操作?简单说就是让 AI 在背后学习你的一步步操作,拟人化地“看”用户真实操作,一遍就学会。之前 PC 端有类似的产品,也有个 AppAgent 的论文,钉钉的“拟人操作”算是LAM(Large Action Model)+模仿学习(imitation learning)的一个有益尝试,想象力很丰富,可以去测试下。实测了一下“拟人操作”11. 扣子和钉钉这两个产品,其实不完全在一个生态位上面,扣子是更加开放的,种类更多,和月之暗面的合作就能看出,更多地为开发者服务,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工作台。而钉钉的开放更多的是把生态 ISV、低代码应用融合进来。生态可以在上面构建自家的AI助理,低代码应用也可以秒变 AI 助理,以一种离用户更近的产品形态取代原来的。钉钉原有的开放能力已经验证其生态的商业路径的合理性。12. 为什么我当下也最看好钉钉 AI 助理呢?过去一年,钉钉先是将 20 多条产品线用大模型重塑,再是推出 AI 助理产品,上线 AI 助理市场,它与业务场景、企业真实需求强绑定,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。因为钉钉是思考的比较明白的,且做了很多落地的事情的。最近看报道,已经超过 220w 企业用钉钉 AI 助理了,还是比较夸张的。13. 前段时间朱啸虎的访谈有提到,AI 的 ToB 已经开始赚钱了,C 端还处在一个迷茫之中。我认为像移动互联网中的微信、抖音这样的 Supper App,在 AI 时代相对还比较遥远,短期内 B 端的机会会更大一些,所以某种意义上说,谁拥有更多的 B 端资源,当下生存空间就更大一些。14. 目前大厂,尤其是 AI 初创公司,大部分都是在拿着锤子找钉子,即便是GPTs,也缺乏明确的用户需求,用户有需求时才去找 AI。钉钉不太一样,钉钉拥有天然的应用和场景,基于各种应用和场景再反向接大模型创建 AI 助理解决问题就更加合理(所以飞书又在干嘛)。15. 为了更好的将 AI 落地,各家基本都支持或即将支持导出 API 融入到个人或企业应用系统中,解决开发者最后用一公里的问题。钉钉又不太一样,很多企业就“长”在钉钉上,各种数据也在上面,那就直接跟着钉钉混就好了。钉钉也把生态 ISV、低代码应用融合进来,构建自己的生态壁垒。16. 此外,无数打工人(比如我),上班就是用钉钉的,AI 助理又不收费,肯定是要去试试的,一试就会发现确实还挺好用的,主要是我改个文档,写个方案什么的,不用跳转别的 AI 产品了,直接在钉钉上用 AI 助理一站式解决了。创建的 AI 助理还能分享到团队里,拉入到群聊里,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,这一点还是比较独特的。不是说别家的不能实现,但是要配置又要部署,总归是麻烦的。17. 钉钉首批上架的 AI 助理的个数不多,走的是上架审核逻辑,更考虑实用性原则。虽然也有聊天、创作类助理,但相对来说,更多的是提供专业服务类的助理。而其他 ToC 的友商为保证更高的可玩性和用户停留时长,会更追求数量。我们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:实测十余款AI助理,只有这款最合我心意。介绍了在钉钉上创建 AI 助理的流程,感兴趣可以去看一下。钉钉的 AI 助理市场18. 总的来说,尽管 Agent 非常火热,但国内还是属于早期探索阶段。期待能迭代出更优秀的 Agent 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