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扫码
添加专属顾问
我要投稿
深入解析大模型推理的核心原理与优化实践,揭秘华为云XTA平台的百万级日活支撑技术。 核心内容: 1. 大模型推理的两阶段原理与性能挑战 2. 昇腾全栈支持的华为云XTA推理平台架构 3. 计算密集型与访存密集型场景的优化策略
大模型推理原理与部署优化 庞士冠| 华为云PaaS架构与设计团队,大模型部署优化工程师 庞士冠 华为云PaaS架构与设计团队,大模型部署优化工程师 22年硕士毕业加入华为云PaaS服务产品部,23年初开始从事大模 型高效推理和部署优化相关工作,参与公司内多项大模型推理优化 项目,基于昇腾全栈,参与设计开发华为云XTA推理平台,该平台 承载了华为AI辅助内部研发项目、华为云CodeArts Snap研发助手 等推理业务,有效支撑了百万级日活。 01 02 03 大模型推理原理与挑战 大模型推理框架介绍 大模型推理优化技术&实践 04 总结与展望 大模型推理原理与挑战 大模型推理原理与挑战 看行业: 大模型推理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•R1类长思考模型的出现 •豆包、Kimi等交互型生成 式应用涌现 •Cline、Manus等Agent类 产品增多 大模型推理原理与挑战 LLM推理过程通常分为预填充(Prefill)和解码 (Decode)两个阶段。 Prefill阶段:将用户请求的prompt传入大模型, 进行计算,中间结果写入KV Cache并推理出第1 个token。随着Prompt Sequence Length长度 线性增长,对首Token时延(TTFT)指标有要求 的业务通常采用单batch方式执行LLM推理,该 阶段属于计算密集型操作。 Decode阶段:将请求的前1个Token传入大模型, 从显存读取前文产生的KV Cache再进行计算。采 用KV Cache技术后,单Token计算量低,而主要 瓶颈在于搬运参数量,故通常需要采用多batch 方式提升利用率,该阶段属于访存密集型操作。 当前主流大模型架构均以Transformer Based为 主,并采用自回归生成(auto-aggressive generative)模式。即每个Token生成需要经过 LLM模型的